前言:今年暑假,304am永利集团哲行万里·“新”火相传实践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辗转咸宁、宜昌、荆门等多地,寻访在基层岗位尽职尽责、矢志奉献的多名员工,挖掘中南大学子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生动事迹,诠释员工们秉持校训、“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的精神内涵,激励在校学子朝着成为“有情怀、有理想、怀初心、为人民”的新时代中南大人而奋斗。
8月30日晚,我们对304am永利集团国际政治专业2018届毕业生陈丽进行了线上访谈。陈丽从中南大毕业后继续攻读了硕士学位,后通过考试遴选前往贵州某单位工作。
追忆来时路,求知亦立志
访谈开始,陈丽师姐借回答问题向我们回忆起了自己来到中南大求学的难忘回忆。她说,在304am永利集团国际政治专业的学习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国际政治并不是一项热门专业,此前她对这门专业了解也并不多,但经过长期学习,她感觉视野得到了拓展,知识得到了充实,师姐由衷地对我们说,“热门的并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我来到304am永利集团学习是幸运和幸福的。”
最令她印象深刻的人是导师陈老师,“老师对时事政治分析得相当透彻,即便枯燥的理论也能讲解得很有意思,对员工的指导也十分专业。我是本科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表了一篇论文,尽管不是C刊,但我觉得这对于本科生来说也是相当不容易的。我保研的研究报告也是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写的,参加夏令营时获得了对方学校老师的好评。”
陈丽师姐在中南大的学习生活十分充实,既注重学业,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锻炼自己。她曾在院员工会担任副主席,在社团担任会长,大二时去北大、华师等学校参加活动,大三时策划、筹备、举办了哲院的品牌活动——江城模拟联合国大会。在这个过程中,她认识了校内外许多优秀的同学,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也让她体会到了只要自己够坚持够认真,即便中间过程漫长,最终也能把事做成。
提到在中南大读书经历对她的影响,陈丽师姐结合她如今从事的工作对我们进行了生动直观的讲述:“我觉得本科学习经历是深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本科阶段经历过的事情,让我在之后的人生中更加坚定也更加自信,也让我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的学习生活为事业奠定了两方面的基础:第一是文字方面,论文写作与研究报告撰写为我写材料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二是研究基础,导师会带我们思考许多问题,教我们如何分析,对我的论文进行逐句修改,这个过程锻炼了我的研究能力,现在写材料有时就需要提前进行许多研究。”
海阔舟行远,行路不畏难
从结束老员工活到参与基层工作,刚入职的年轻人总会经历一定的落差。陈丽师姐在提到这个问题时说,学院曾安排他们到孝感市发改委实习过一段时间,对机关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研究生期间她也主动了解了一些关于基层选调生的信息,所以落差并不大。不过工作确实非常繁忙,要求也严格,与社会印象里公务员“朝九晚五“的轻松截然不同。不过师姐强调,由校园走向社会,身份的转变必然会带来一定落差,无法改变,就应当去主动适应并接受。
扎根基层给师姐带来了重重考验,也让师姐获得了长足的锻炼与成长。“我现在主要工作是文字撰写,不断地写,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复盘,如此循环往复,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写材料的过程中,我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关心身边发生的大事,关注社会经济发展,思考怎样处理热点问题,怎样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这让我学到许多知识、充实了自我。”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在校学习的年轻人尚未步入社会就常在学习或生活中感到焦虑和压力,针对这样的情况,师姐说要“少想多做”。焦虑常来自于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按照自己的目标制定较为明确的计划,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少想多做才能克服焦虑。
对于怀有热情投身于基层事业的年轻人,陈丽师姐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为人民的服务中应当时刻保持空杯心态,保持反思与复盘的习惯,锻炼能力、不忘初心。在备考方面,有两点建议,一是多学习,学习党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报考省份省情等;二是多刷题,行测的话要多做题,申论方面,想考哪个省份,找到这个省份的官方报纸,从近半年的新闻中整理基本情况,形成一定字数的语段进行熟练背诵,不仅有利于自己申论的写作,对后面的面试也很有帮助。”